春风十里,天朗气清。3月2日起,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世界进入“中国时间”。回顾历年两会,质量和标准都是会议关注的重点,今年也不例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质同标”实施范围,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
中国标准化特别推出【两会】栏目,为您传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各项问题的标准化提议。
人大代表刘柯俊: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缺失问题依然存在。我国目前登记使用的600多种农药成分中除去豁免残留限量的30余种,尚有近200种无限量指标;批准使用的300多种兽药尚有40多种无限量指标。另外,食品添加剂等产品标准、餐饮操作卫生规范等规范类标准、食品包装新材料等相关产品标准不完善。
另外,虽然部分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了限量值,但是缺乏配套检验方法。例如农药有108种620项残留限量没有配套检测办法,兽药检验方法也未能覆盖所有的产品;部分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较局限;营养强化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标准配套检验方法还不完善;社会关注度高的食品鉴伪方法严重缺失;打击食品违法犯罪所急需的非食用物质监测方法亟待制定。我国已经公布的6批涵盖86种食品的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中,37种没有规范配套的检验方法。
针对这些问题,柯俊呼吁,要紧密结合食品安全监管的焦点问题,制修订一批限量标准、食品产品标准、生产经营卫生规范以及配套检测方法等标准,规范食品产业发展,加快完善农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加紧出台适用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食品分类体系,完善标准之间的引用和衔接配合机制。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当前食品安全标准基础研究工作相对滞后,部分食品安全标准难以满足监管实际需求。柯俊指出,应加大食品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工作中的参与力度,让食品监管部门能够全程参与食品安全标准特别是检验方法类、生产经营规范类和保健食品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柯俊还呼吁,要进一步构建食品安全标准的部门协调机制。搭建制定和执行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平台,进一步畅通标准发布、解释、咨询、答复以及标准跟踪评价交流渠道。加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和综合利用。将需要通过制定标准来管控的食品安全风险,及时纳入到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宣贯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参与食品标准工作。
政协委员 王建国:京津冀水安全
标准需要统一
目前京津冀水资源严重短缺,供用水矛盾突出,是全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由于京津冀地区长期超负荷开发,水生态恶化严重,部分区域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已达到100%,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和超采水量都占全国的1/3,华北平原形成了7大地下水漏斗,造成河道断流、地面沉降、湿地干涸、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近年来,尽管京津冀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仍有1200公里河段干涸,9个湿地生态水源匮乏。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王建国表示,京津冀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是未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目前,仅地下水超采量就达67.3亿立方米,此外还有挤占的农业用水、河道和湿地生态用水等历史欠账,即使南水北调工程为京津冀新增49.5亿立方米供水量,但仍然是入不敷出。
王建国建议,京津冀三地共性多,具备水资源统筹调配的条件,可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模、布局和结构,统一规划水资源。加强跨部门和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协作,建立健全协同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还应建立京津冀统一标准体系,实行区域水污染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推动水资源保护协同发展,提高区域水安全保障度。建议京津冀两市一省统一再生水利用标准、统一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充分增加水环境容量。
人大代表王瑞霞:尽快出台文物数字化全国统一性标准
文物是一种特殊资源,它既承载着我们的历史,也担负着传承文化的重要职责,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其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有些文物不能总拿出去参展,容易对文物造成伤害。应用技术方法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是延缓文物衰老的手段之一。数字化以后可以在网上、手机上观看,如同身临其境。
“各自按照各自的规范、习惯去做,没有统一严格的标准,出来的数据五花八门。”
全国人大代表、青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瑞霞表示,从2006年开始,青州市博物馆开始尝试将数字技术应用到考古线图绘制、文物修复、文物展示等领域,接触了国内许多从事文物数字化工作的公司、科研机构,发现他们所做的数字化工作没有统一标准,无法达到真实、客观记录文物现状的目的,浪费了大量财力和人力。
为此,王瑞霞建议从宏观上对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控制,研究和制定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统一标准。标准统一了,才能做到一次数字采集记录,一直使用。避免对文物的伤害,也避免对人力、财力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