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标准化事业创新发展,日新月异。从2015年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到2018年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正式实施,再到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国标准化事业积极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手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标准化助力高质量发展,“风正好扬帆”。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而言,数字时代都已经来临。数字化体现新的生产力水平,引发生产关系变革,重塑经济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字时代的标准化”的中国主题,正呼应了时代的发展方向。为此,《中国标准化》杂志在2022年第11期(上)推出专题“纵论数字时代的标准化”,在2022年第11期(下)继续推出专题“再论数字时代的标准化”,荟萃标准化专家真知灼见,智慧共享,赋能发展。
中国计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江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已成为新发展格局的鲜明特征。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2021年已达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8%。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渗透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标准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数字经济的网络外部性,利用标准扩大安装基础,实现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标准在赋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域协同计算、数据汇聚的实现需要标准,信息安全和数据的合法使用要标准,云计算、人工智能、芯片、区块链等一些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更需要通过标准来实现先进技术优势向国际话语权的转化。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标准,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技术、标准和产业的同频共振、互融互促。
从标准支撑数字产业化的角度来看,需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实现数字技术的成果转化。强化数字经济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标准和关键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促进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催生新业态和新产业,即数字产业化。比如,我们所开展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核心标准的攻关,培育量子通信、类脑计算等国际先进标准,构建智能网联、移动互联、云上物联等新智造标准体系,强化“产业大脑”和“未来工厂”的标准化示范,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标准化建设,都是为了赋能数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标准助力产业数字化的角度来看,需要利用标准引领,强化技术创新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在数字化转型中,标准引领作用的发挥更为显著,基于标准化规则设计,可以实现模块接口的兼容性,实现既有基础设施的互通,为创新提供超越时空的信息互通和自由交互的便捷。基于标准,还可以实现业务模块的兼容,创新主体的兼容以及创新资源的兼容。通过标准赋能,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全链路数字化升级中的互相衔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强化区域间、上下游协调联动。例如,浙江桐昆集团通过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标准化试点,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打通了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仓储物流等多领域,实现了全链条、跨领域、跨区域的融合发展。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标准化试点,打造数据平台,构建数据标准,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53%,产品不良率降低44%,人均年产值提高22%,生产运行成本降低62%……集团案例也因此而亮相CCTV1,该企业也被授予浙江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
如果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那么,标准就是这个核心的重要驱动力。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准化工作道阻且长,一些关键标准的研制亟待推进,企业的数字化应用与标准化体系的结合有待加强,标准在数字领域的引领作用需要得到更好发挥等。
推进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其关键在于,一是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标准,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标准数字化进程,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建立数据要素市场流通标准和规则,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和使用。二是要聚焦产业数字化重点应用场景,依托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在现代农业、新兴工业、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等方面强化标准数字化引领,以标准赋能产业转型提档,迭代升级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三是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等主体积极性、创造性,主动参与全球数字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及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四是要加大标准化教育普及力度,特别要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标准化人才培养、学科专业、智库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前瞻布局、统筹资源,聚焦标准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数字时代的标准化提供教育支撑。五是要切实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大信息安全标准制修订力度,完善个人信息、数据算法、系统安全防护等标准体系,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信任体系。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市场趋势,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应有之义。标准化工作紧紧抓住时代机遇,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