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库业缺乏低碳评价标准、普遍高能耗的现象有望被打破:9月1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冷链委”)、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长三角智慧冷链创新中心、亨斯迈集团等单位共同启动了《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
据了解,这将是国内冷库业的首个低碳评价标准,是对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技术体系的有力补充。
填补行业低碳标准空白 推动规范化
作为冷链产业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节点,近年来,冷库在国家系列冷链政策红利和地方支持下获得长足发展,但整体结构失衡、能耗极高的痛点依然突出。据统计,中国冷库每年电费就超过了800亿人民币,规模扩张和碳排放控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待加快减排降耗和低碳转型的步伐。
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我国冷链标准体系建设的制标、融标、贯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制标方面,要求加强冷链基础通用标准和冷链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流程、信息追溯等重点环节以及冷链物流绿色化、智慧化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快填补标准空白。除了加强冷链物流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陈出新外,还鼓励“高起点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数据显示,现有国内冷库相关标准包括国家标准10项和行业标准11项,但都不涉及冷库碳排放相关或类似的标准。基于此,中物联冷链委联合多个专业机构与包括亨斯迈在内的相关头部企业发起《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对现在的存量冷库、未来新建冷库的能耗做一个量化,通过标准的手段评估,配套相关检测认证,来给现在的冷库进行能耗分级和评定。最终目的是通过此标准,让更多冷链物流企业去应用,并能在其发展中实实在在的受益。”中物联冷链委常务副秘书长刘飞介绍。
来自冷库标准评价指标的起草方之一——亨斯迈集团的副总裁、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潘律民表示:“冷库是冷链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先头阵地,也是成败关键所在。作为链接全球的行业,冷库低碳评价指标的制定对于冷链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亨斯迈集团将充分运用跨国企业经验与专业优势,参与冷库标准评价指标制定,赋能冷库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高效节能冷链基础设施,助力中国‘双碳’及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目标的实现。”
标准不但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实现了低碳发展的标准引领、标准先行,同时有力支撑了国务院、发改委关于建设节能、低碳、高效、安全的冷库建筑的政策要求,助力冷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创新技术与引导推广 是减碳关键
“冷库低碳化”是指以低碳目标为导向,在冷库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等各阶段,通过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采用绿色节能建材、高效制冷设备、有效管理等技术措施,实现低碳性能优化的冷库建筑,并以此来实现节能减碳的最终目标。据透露,通过冷库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起草团队期望力争到2025年国内冷库减碳约20%并持续降低,到2030年降碳约70%,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建研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专业副总工乐园在发言中指出,实现冷库低碳化的关键因素有两个层面:第一是技术层面,第二是引导和推广层面。
“从技术层面来说,目前冷库建筑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空间利用率低,节能措施不够到位,没有按照设计完全落地,整体建筑的气密性比较差。另一个是制冷,装置的自动化比较低、管理措施较为粗放,这些问题也导致冷库的耗能和碳排都比较高。”乐园谈到。
为了彻底改变这些问题,冷库的建筑设计、使用规划将倡导以《冷库低碳评价指标》的指导下进行。
据了解,标准起草团队引入“碳测算”,从冷库的碳足迹中找到低碳解决方案。
标准起草方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针对冷库行业进行保温材料选择、设备选型、项目应用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摸排。其与亨斯迈集团携手,通过探索产品和下游应用领域碳足迹核算方法及标准的工作,寻找自身及产业链伙伴减排减碳的有效途径,赋能化工行业及下游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亨斯迈集团则希望通过创新的聚氨酯冷库保温解决方案助力“冷库低碳化”。亨斯迈集团亚太区战略市场部总监李涛指出,包括冷库在内的建筑减碳都绕不开以技术赋能材料创新。亨斯迈发挥化工原料企业优势,与本土合作伙伴联合推出基于TEROL泰络优聚酯多元醇的聚氨酯冷库保温解决方案。据悉,该方案可帮硬件设施落后的冷库节省30%以上的能源消耗,直接助力企业减碳,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与降本增效双丰收。
在冷库低碳化引导和推广层面,乐园透露,对将来参加试点的冷库,计划以不同的星级进行评价。高星级代表未来的方向,由少数项目来引领;低星级代表量大面广的入门级的冷库,要可复制、可推广。“初期引导低碳库试点试行,后面我们将试点复制到整个冷链行业,以此达到降碳、减碳、碳中和的目标。”乐园谈到。
冷库是整个冷链运输网络的核心,是将干线运输直至“最后一公里”串联起来的关键节点。
以冷库降碳减排为突破口,未来有望通过引导上下游产业加强设施联动、信息联通、标准衔接,促进全产业链充分协同,共同提升中国冷链基础设施水平,真正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