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郭守刚:组织编制新版智能网联 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专家观点
“今年上半年,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市场的渗透率提升至32.4%,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用操作系统等创新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量产应用。”9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主题峰会上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推动着汽车产业形态、能源消费结构、交通出行模式和社会运行方式等发生着深刻变化。
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通过政策法规创新、测试示范加快战略布局。中国积极探索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车路云融合发展思路,发挥政策法规引领作用,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
据郭守刚介绍,目前,全国近30个城市累计为80多家企业发放了超过1000张道路测试牌照,高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特殊区域开展规模化载人载物测试示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政策法规是产业快速发展的保障,作为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多措并举,在技术标准创新、测试示范试点、政策法规完善准入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力,努力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郭守刚表示。
一是建立了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制定发布国家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逐步建立起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技术标准体系,以标准法规引领产业快速发展。”郭守刚称。
截至目前,国内已发布报批国家和行业标准39项,新立项标准42项,完成标准需求研究和成果研究31项,同步开展了40多次实验验证及管理体系试行活动,有效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和产品准入的落地实施。
二是营造测试示范环境。郭守刚指出,全国已建设17家国家级测试示范区,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城市,共有44个省和地级市发布了道路测试实施细则,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过3500公里,建成5G基站200万个,从单条道路测试扩展到区域示范,逐步推动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
三是开展准入管理研究。根据智能网联汽车研发进展和示范应用情况,积极探索创新行业监管的方式,前期已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汽车软件在线升级备案的通知。郭守刚表示:“现阶段正在开展准入试点工作,支持L3级以上智能网联汽车加快进入市场上路行驶。”
四是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目前,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实施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启动道路相关安全、地图、保险等政策法规的修订工作,支持地方开展先行先试,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当前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融合驶入了快车道,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更需要持续完善的法规政策、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国际国内的通力合作,为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保驾护航。”郭守刚从四个层面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将采取的有力举措,以共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进程。
一是推进标准研制和准入管理。组织编制新版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进一步形成覆盖更为全面、体系更完整、逻辑更清晰的新型体系框架,以新型技术标准体系支持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护能协同发展。新版标准体系目前已在部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加快启动准入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方式现行探索产业管理经验,持续深化汽车监管体系改革,推动量产智能网联汽车加快进入市场。
二是优化测试示范应用环境。搭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协调统一的测试评价规范体系,推动测试结果互认、信息共享,加快CV2X车路协同发展,同步推动多场景、全区域、规模化示范应用,满足产品研发、测试验证和商业模式探索需要,加快技术落地和产业化发展进程。
三是强化网联基础设施加强,以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为抓手,引导地方加快路侧联网数据、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智能化道路升级改造,推动建立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车城网平台、运营服务及安全监管方面的标准体系,强化CV2X标准协同融合,加快信号灯、路侧设备、交通标志等结构标准的制定,促进实现车路云互通互联。
四是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加强与联合国世界车联网法规协调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亚太基地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沟通交流,发挥多双边合作交流机制,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