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2-3日在山东邹城举行的2018中国机器人标准化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论坛上获悉,我国正加快建立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标准体系,而团体标准能及时对接机器人产业和市场,急需打造高质量的机器人CR认证团体标准。
“作为与市场结合的一种方式,团体标准能够很好、及时对接产业和市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副主任田昭莹建议,加强机器人团体标准制定,促进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副主任田昭莹致辞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机器人CR认证模式分为两种:产品型式试验、产品型式试验+初次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后者为常用模式。
在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审核部主任李盛看来,在传统认证模式基础上,打造机器人CR认证团体标准,能够体现高端品质认证的思路,更好适应机器人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审核部主任李盛作主题分享
2016年,工信部印发的《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提出,工业机器人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和耐久性水平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50000小时。
同样在201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广团体(联盟)标准,积极营造团体标准宽松发展空间,努力促进团体标准有序规范发展。
以国内的“浙江制造”、“广东优质”等地方团体标准体系为例,基本思路较为一致,包括评价规范和产品标准两大部分。
李盛说,打造机器人CR认证团体标准,需要在工厂质量保证能力之上,增加信息化、设计控制等要求,包括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等。
李盛举了身边的一个例子:失效分析中心统计某电子产品,在产品不可靠原因中,设计占40%,元器件/原材料占30%,制造占20%,使用维护不当占10%。由此可见可靠性设计的基础性与重要性,
而在机器人可靠性设计要求,应该做好可靠性管理,确定可靠性要求,制定可靠性计划,开展可靠性评审,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