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与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有着它自身发生发展的过程。远古时代有了标准化思想的萌芽,手工业生产基础上有了古代标准化,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生成了近代标准化,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产生了现代标准化。1901年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组织——英国标准学会(BSI)成立,194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机构,1978年成立国家标准总局。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入世、党的十八大,中国标准化经过起步探索、开放发展、全面提升的跨越。全域标准化是标准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标志着标准已成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成为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越来越发挥着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秦始皇最早以标准化理念治理国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管理体制,奠定了大一统的治理基础。当今,标准从技术工具层面向国家治理基础性制度跃升,这似是一种回归,也体现螺旋式上升。全域标准化作为概念,是一个新提法,但这种趋势早已出现。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其战略目标中明确提出:“让标准无处不在”。近年来,中国标准从生产、贸易等经济领域不断向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延伸,全域标准化的提出是标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全域标准化的拓展范围,落实在“一高”促“五高”,即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撑高效能治理、保障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水平开放。《纲要》对全域标准化的正式提出,让中国标准化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