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记者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陕西出台《环境空气臭氧预报技术指南》,这也是国内首例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技术地方标准。
据了解,自2015年起,针对臭氧规范化预报方法及流程缺失的问题,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多项省部级项目资助下,按照“产学研用”结合、边研究边实践的原则,历经多年科技攻关和业务实践,总结臭氧人工预报经验,研发臭氧人工预报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一种环境空气臭氧预报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陕西省的臭氧预报能力,实现臭氧污染防治“时间、区位”精准,助力陕西省臭氧污染防治,陕西省监测中心站将上述发明专利进行转化推广,起草了陕西省地方标准《环境空气臭氧预报技术指南》。该指南2022年6月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颁布。
“十三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有效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浓度大幅下降,但臭氧浓度却不降反升。2015-2017年关中地区臭氧浓度连续上升,2017年较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上升23.5%和6.2%,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天数占32.0%,仅次于PM2.5所占的39.5%。
臭氧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臭氧污染防治成为环境空气质量热点需求。臭氧污染机理复杂且陕西省尚未全面开展本地化的臭氧污染机理研究,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臭氧污染防控措施。
这种情况下,根据大气污染扩散条件对污染的程度、范围和时长进行预判,及时有效地开展有差别的防控措施,不仅起到污染削峰作用,还可使社会成本最小化。
《环境空气臭氧预报技术指南》给出了环境空气臭氧预报方案、工作流程、多模式臭氧预报及结果评估与优选、人工订正、预报会商、信息记录和报送、预报工作持续改进的内容及相关要求。
指南的人工订正环节以高精度模式产品为基础,人工经验和多级会商双重订正为补充,气象和污染预报效果评估分析(持续优化)为总结提升,首次全面规范了臭氧人工预报流程。针对人工预报受预报员主观判断影响大的问题,细化人工经验订正环节,形成了“天气形势分析初判臭氧等级”“相似案例对比初判臭氧浓度”“近期实况分析终判臭氧浓度”组成的程序化人工订正方法。研究构建由陕西省臭氧污染时间变化规律、典型臭氧污染气象特征和不同气象条件下臭氧污染等级分布规律等组成的人工预报经验数据集,使人工预报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