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原司长许志仁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大放异彩,特别是近两年,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不断被证实,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
他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能够有效将其控制住,离不开中医药的作用,它有效降低了轻症转重症的比例,在危重症病亡率预防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在突发公共卫生健康危机时,中医药大有可为。
“这些年,我们一直呼吁振兴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出国门,让全人类都能够享受到中医药的服务。”
但如何才能把中医药做好,在海外打造良好口碑?许志仁认为,当务之急是推进中医药的“标准化”。
他坦言,西方国家对中药原材料的质量安全一直存在疑虑,这也是中医药“走出去”要破解的一道难题。加强药材的管理认证过程,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随着多年持续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进程在逐步加快,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相应的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许志仁举例,此前颁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制定中药材采收、产地加工、野生抚育及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提出,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大中医药标准制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应急救治、文化宣传等工作力度。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另外,《措施》还特别提到,有关地方可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支持本地区少数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
在标准化制定方面,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近年来也在不断推动相关工作。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国中药协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和中国药膳研究会发布《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等109项中医药团体标准,以进一步规范中医药临床诊疗、基本术语及评价方法。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还发布了《白病(白癜风)维吾尔医诊疗指南》等。
“同仁堂有一句古训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也是整个行业需要秉承的精神。”许志仁说,当下,如何坚守标准和品质,是中医药安身立命之本。
他指出,中医药产业发展如今已经迎来最好的历史机遇,一方面,有国家政策的保障,另一方面,中国逐步建立规范化标准,同时在建立健全和提升中医药的创新科技体制。“相信在各方不断努力下,锻长板、补短板,我们一定能真正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同时让中医药走出去、走下去!”
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由中国新闻网、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联合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