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奶粉成监管盲区
|
|
|
来源:食品伙伴网 更新时间:2017-09-21 评论: 0 条 |
|
斟酌之后,王莺决心给女儿换国产婴儿奶粉。
作为一名妈妈,王莺十分在意女儿的健康成长,也因此在女儿出生后,就为她选择了认为产品更优的美国品牌奶粉。
然而,央视财经的一档消费揭秘节目却改变了王莺的选择。
不久前,央视财经《消费主张》报道,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的6款海淘奶粉中,有4款不符合中国标准,不合格率高达66%,而受测的3款中国奶粉都符合国家标准。
“没想到海淘潜在的风险会这么大,在看了这档节目后,我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王莺说。
王莺甚至怀疑,女儿之前经常便血就与所买的美国奶粉有关。“据说,美国奶粉在铁元素方面超标,而这容易造成肠胃出血,出现便血。”
恐慌的并非只有王莺一人。
萧筱同样是一位年轻妈妈。当法治周末记者将央视财经《消费主张》的调查结果告诉她时,她惊讶地表示难以置信。
“我觉得国外的安全指标一定是比国内高吧?”萧筱疑惑,“我周围的朋友也大多海淘,或找靠谱的朋友代购。”
海淘,是一种境内消费者通过不依赖代购商家,直接去国(境)外网购淘货的消费方式。近年来,受国内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海淘奶粉亦备受奶爸奶妈们的追捧。
“我估算,目前在跨境购方面的销售额大概在150亿元,海淘奶粉大概有40亿元左右。”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那么,国外奶粉在华销售是如何监管的,缘何不符合中国标准的海淘奶粉能够流入到销售者手中?不符合中国标准的奶粉又是否真的不安全?
规避监管的线上海淘奶粉
事实上,国外奶粉并非不允许在国内销售,但是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在华销售的奶粉都必须符合我国的奶粉标准。
法治周末记者通过梳理资料和采访了解到,为了保证国外奶粉符合我国奶粉标准,国家有相应的监管流程。
首先,生产商必须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一关。
“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境外生产的婴幼儿奶粉需要经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认证才可以销售,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宋亮介绍。
所有通过认证的生产商,消费者都能通过登录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查询。法治周末记者查询了解,截至目前,共计有21个国家66家婴幼儿配方乳品生产企业已在华注册。
“国外婴幼儿奶粉产品只有在经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注册认证后才会有资格报关进境销售。”宋亮介绍,“此外,在海关检验环节也会对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进行检验,不符合者会被拒之国门外。”
“如果按照传统的贸易进口流程进入中国的国外奶粉都是应该符合国家标准的。”宋亮说,“但问题出在线上渠道。”
宋亮解释,目前很多跨境电商采取蚂蚁搬家式的小批量货物或国际快递直邮等方式将国外奶粉带进中国。“由于是消费者个人购买行为,相关监管部门难以去检查产品的质量,很容易造成不符合国标的婴幼儿奶粉进入中国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跨境电商在经营上主要选择的方式多集中为两种。一种为保税区自营,即电商通过海外采购的大批量奶粉产品都会进入中国的保税区。进入保税区仓库前,海关和国家质检部门会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符合标准的才可以进入保税区仓库。
另一种则为国际快递直邮模式,它是消费者相当于通过电商网站在境外购物下单,然后产品海外直接邮递。
熟悉海关流程的某边检站工作人员徐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以个人名义的海外单品代购包裹与一般贸易的监管方式有很大不同。“一般贸易是由进口商统一进口,需要报关单、通关单、发票、提单等文书,并且需要缴纳增值税,而通过国际快递直邮的方式不用。”
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一些没有经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认证的国外奶粉品牌也出现在了各大电商平台上。
例如,目前日本奶粉生产商至今未能出现在国家认监委的名单中。但是法治周末记者发现,目前京东全球购、一号店等平台均有日本生产商生产的奶粉在销售,并且标示为“直邮”。
不符合中国标准:安全吗?
那么,消费者通过线上渠道海淘购买的婴幼儿奶粉,在产品的安全性方面到底怎样?央视财经《消费主张》报道的高达66%不合格率到底能说明海淘潜在多大的风险?
这里,首先要提一下各国在制定婴幼儿标准上的差异。
“实际上,所有国家的婴幼儿奶粉标准都是采用了CAC
Codex(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作为基本配方标准。它就类似于大框架。然后,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宋亮介绍。
“由于我国的地域原因,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很多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宋亮介绍,“但有些国家在一些指标上就没有作详细的规定。如果从规定的标准项数量来看,可以说,我国的标准是最严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标准的婴幼儿奶粉指标有50项,而日本标准的指标有27项,美国标准的指标有30项。
除了指标数量多少的不同,各国在指标的选择上也有不同;例如,我国对钾元素添加有明确规定,但日本却对该指标没有作规定。
那么,各国标准之间的差异是否会造成婴儿在食用上出现安全问题?
“如果单纯去评判标准,说哪个标准是最好的,我认为其实这是没有答案的。各国标准的差异能否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的答案是倾向于否定的。至少目前没有任何的临床实验或数据证明有影响。”宋亮说,“但符合中国标准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
不过,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一些提供海淘服务的跨境电商对海淘奶粉的安全性态度含糊,并在规避自己的责任。
例如,京东全球购在针对一款直邮的明治奶粉销售时,给予消费者告知书称:“您购买的境外商品适用的品质、健康、安全、环保、标识等项目标准与我国大陆地区质量标准有所不同,在使用过程中由此可能产生的危害或损失以及其他风险,由您个人承担。”
“其实,在海淘这种模式中,最大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国标,而是由于缺乏源头监管,为海淘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不确定性。”宋亮说。
“海淘奶粉大致分为三类,一类确实是生产商的原版销往境内的奶粉,第二类是生产商授权其他企业生产的符合销售国标准的产品,最后一类则是不法商人的假冒伪劣。”宋亮说,“这其中,安全风险最大的其实是最后一类。”
应加强海淘奶粉源头监管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线上渠道,国家监管尚存一定漏洞,即一方面严禁线下门店售卖不符合国标的国外奶粉,另一方面则又允许线上平台通过跨境购或海淘方式进行售卖,而这使得一些不符合国标或假冒伪劣的国外奶粉绕过监管到了中国消费者的手中。
“可以说,海淘奶粉这一块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盲区。”宋亮说。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为进一步加强线上渠道的监管,国家质检总局曾在2015年10月起草了《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并通过质检总局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该细则中曾明确了网购保税进口食品经营主体(经营企业、第三方平台企业、物流仓储企业)应当承担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并规定了不同性质经营主体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一般义务和专门要求。
但细则中,“婴幼儿产品通过国际快递或邮件方式进境的”未纳入到细则监管的范围之内。此外,该细则到目前为止,再无下文。
“对于洋奶粉线上销售乱象的规制,呈现出两难局面,我国监管部门只能对本国市场进行规制,而管不到海外认证的这些企业。”宋亮坦言。
“首先与生产所在国建立跨国监管合作体系,实现从源头到终端无缝衔接监管。两国在产品检测手段、方法及标准上进行统一。对于新型的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两国共同监管治理。”针对国外婴幼儿奶粉进口及来源管理,宋亮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乳业专家王丁棉向法治周末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对于货源渠道的监管是根本。可以尝试与生产国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测预警机制。因为很多外国的奶粉生产商也是不正规的。”王丁棉说。
“尝试建立跨国食品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可追溯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件,可以通过记录或标识进行追溯,及时召回问题产品,降低危害程度。”宋亮补充道。
与此同时,在宋亮看来,另一方面完善消费者举报制度,对于海淘购买产品、来源,不合格的可以举报到当地工商部门,当地工商部门对进口来源实施调查和上网公示并通报所在国监管部门。
|
【返回新闻首页】【关闭窗口】【发表评论(0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