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率先提出的STEM教育,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9月18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专家论证会,来自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北京朝阳区教委、上海市教委、深圳福田区教育局、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单位的30余名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据悉,STEM为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gineering(工程)、Maths(数学)单词缩写组成,其中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学则作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STEM育理念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跨学科以及与现实的联系。目前中国STEM教育研究呈现出逐渐繁荣的态势,实践领域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STEM教育形式,但是STEM教育发展也面临了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社会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缺少打通学段的整体设计、标准与评估机制尚未建立、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国家项目示范引领等。而这其中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STEM教师的权威标准与评估机制尚未建立、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针对这一难题,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整合一系列资源研发《标准》,据STEM研究中心主任王素研究员介绍,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召开了10次研讨会,征询了百余人次的国内外一线STEM教育实践专家、中科院相关专家、高校教授、教研员及中小学校长等,涉及到10余个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调研了不同社会群体对我国STEM教师能力发展的意见和看法,进行了21次个别访谈,其中包括地方教师进修学校、地方教科院(所)相关教师等。同时开展了近百次问卷调查,对《标准》中涉及到的一级、二级指标权重进行了统计与整理,形成了科学、客观的权重设置,使得《标准》更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指出,STEM教育近些年来异军突起,开拓了教育发展新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2017年6月,中国教科院成立了STEM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发挥STEM教育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国家竞争力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中心成立后对STEM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并在较短时间内发布了两项科研成果——《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与《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
田慧生强调,STEM教师是STEM教育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和实施者,直接影响到了STEM教育的发展。为发挥中国教科院创新STEM教育理论、指导STEM教育实践的智库作用,我们成立了SET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撰写委员会,从顶层设计到完善方案,历时近三个月,制定了《SET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国内第一份相关标准,希望《标准》的出台能够为STEM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意义,进而推进我国STEM事业的发展。
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对《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介绍:《标准》共分为七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从STEM教育价值理解、科学与数学应用、工程与技术实践、跨学科理解与实践、STEM课程开发与整合、STEM教学实施与评价、STEM环境创设与利用七大维度展开,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和细化,共同构建出STEM教师能力的专业画像。
与会专家对《标准》提出了具体而实用的指导意见,认为《标准》能有效促进STEM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解决了STEM师资培训缺少框架和依据的问题,推进了STEM教育培训工作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据悉,本次针对STEM教师专业能力等级标准的研究工作,也是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中国STEM教育2019创新行动计划”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还将在促进STEM教育政策顶层设计、实施STEM人才培养畅通计划、建设资源整合和师资培养平台、打造一体化STEM创新生态系统和师范学校、推广STEM教育成功模式等领域展开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