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大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正是看到这一现实,许多商家打起了孩子的主意,在儿童产品上做文章。比如因雾霾加重,防霾口罩逐渐升级为生活必需品。一些商家就瞅准了其中的商机,推出所谓“儿童口罩”或在产品上标有“儿童专用”字样。这其实大都是商家自说自话玩概念,根本不靠谱。
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标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对规范我国口罩市场,合理引导消费及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该标准明确“不适用于儿童用口罩”。而事实上,我国目前在许多产品领域都没有“儿童用品”的品类划分和相关产品标准,因此,市面上那些所谓“儿童专用”产品,多是商家忽悠人的噱头。
既然有厂商炒作概念,而市场又有需求,那么为什么国家不出台儿童专用产品的相关标准,让企业依标生产呢?问题简单,但回答这个问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问题背后,需要突破的障碍远比我们想象的多,难度也远比我们想象的大。以口罩为例,既然要区分出儿童专用防霾口罩这个产品品类,则必须要赋予这个品类的产品以不同的功能特性,以示其“专用”。但给“专用”确定标准,比标准本身更难。业内专家表示,之所以新国标尚未涉及儿童用防护型口罩,源于儿童身体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性。在PM2.5防护口罩检测过程中,需要真人测试,但儿童并不适合进行真人测试。另外,目前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头模基础数据,而为保障标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不宜列出儿童使用PM2.5防护口罩的技术指标。
北京同仁医院一位呼吸内科专家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同类的防尘与医用口罩,防霾口罩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雾霾颗粒侵入人体呼吸系统。基于此,作为主要设计参数的防尘效率更需多方考量。而若要达到理想的防尘效率,密合程度亦是研发过程总的重要变量。密合性不强导致防雾霾效果大打折扣;密合太严实或材料选择不当,则可能使佩戴者呼吸困难、缺氧,造成另一种健康风险。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他们不仅脸型与成人有异,呼吸机制也与成人有很大不同,这会使上述矛盾更为凸显。呼吸阻力对儿童成长影响的医学数据与实验数据仍未完善,这也掣肘了儿童防霾口罩标准的制定。
在儿童防霾口罩标准缺失的情况下,企业生产儿童口罩无所参照,产品材质与成人无异,只是在形状和大小上略有区别。为照顾儿童的脸型,相对小一号,以求达到更贴身的密闭性与贴合性,成了如今儿童防霾口罩的“应景之策”。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打起“擦边球”,借“儿童专用”走另类“应景”之路,忽悠消费者赚钱。
防霾口罩“儿童专用”产品缺失正是我国儿童用品市场总体状况的一个缩影。我们看到,许多企业都把儿童当做赚钱的对象,希望他们也能够像成人一样为企业带来利润,但却很少有企业能够真心从儿童的角度和利益出发设计制造产品,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就是“缩小版”的大人,给他们“缩小版”的产品就行了。这其实是对儿童社会身份定位错位的一个结果。什么时候全社会都能像家长那样真心实意地爱护孩子,而不是把他们当作“缩小版”的成人,更不是把他们当作赚钱的工具,什么时候儿童用品市场才能真正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