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近日,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了“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等重点任务。浙江省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承担了国家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先行示范的任务,率先打造中医数字化标准体系,有效推动了中医药整体效能的跃升。
中医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处方标准化。一直以来,中医处方主要是手写和电子记录的方式,但仍然存在处方格式不统一、诊治记录不完整、辨证施治过程无法完整记录等问题。浙江省启动实施了“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改革的理念是“小处方、金标准、大场景、全流程”。具体来说,就是设计开发了全省统一的中医处方,统一了患者信息、检查检验、方药使用、审方煎药等处方基本信息,新增了身高体重、四诊摘要、证候病名、治法治则等处方关键信息,同时在数据采集上进行结构化处理,采取必填与选填相结合的形式,四诊信息录入不少于10项,其中望诊4项、闻诊1项、问诊4项、切诊1项,舌苔、舌质、脉象必填。标准化的设计实现了全省中医处方“一个模板”,极大提升了中医电子病历的质量水平。
处方标准化在“医”的环节打通了堵点,随之而来要破解的就是中药标准化的问题。只有中医、中药都实现了标准化,才能实现中医药服务全流程数字化闭环。浙江省为医疗机构打造一张统一的中药饮片数字身份证,编制全省中药饮片标准、中药制剂标准。目前,全省已完成1749种中药饮片、1142种颗粒剂的数字编码和100余种中药制剂编码标准建设,基本实现了全省中药“一物一名一码”的建设,为中药全流程流通和使用奠定了基础。
有了中医和中药的标准化,重点就是要形成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标准推广应用路径。浙江省以全省域推进“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建设为契机,在中医药领域实施了“浙里中医”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建立了处方数据实时报送机制、质量控制机制、闭环管理机制,省级中医处方监管平台首次采用数据轮询更新机制实现数据分秒级实时推送,彻底改变了以往医疗数据依靠定期填报抓取,无法实时获得的痛点,对处方病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开展全面质量控制,实时动态归集浙江省各地市中医医疗机构处方、名中医处方、重点病种、诊疗人次、诊疗费用、中药用量和排名等信息,并对中医诊疗患者性别、年龄等100余项关键信息同步分析展示,实现中医优势病种的同步监测评价。
现代科学的特色之一是标准化,基于标准化的数据分析,具有可重复性,成为现代医学研究强大的技术手段。比如,浙江省在针灸标准化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参照国际标准,建立了中国首张标准化针灸处方,共完成腧穴标准化编码516项,包括经穴362项,经外奇穴47项,耳穴92项,头皮针14项,阿是穴1项;对针刺、灸法、推拿、罐法及针刺操作技术进行了编码,使得针灸治疗技术从个体化向可证实性、可证伪性、可重复性和普遍实用性转变,有利于推动其进一步走向世界。又比如,名老中医处方的价值,在数字化标准建设后更为凸显。目前,浙江省处方大数据平台已汇聚了名老中医处方超过5万张以上,由于完整记录了诊疗思想与过程,并形成了海量数据,使高价值的数据深度挖掘和利用成为可能,为中医名家思想数字化活态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中医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关键在应用。“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实施了中医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程,加强了处方病历等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了健康医疗基础数据和公共信息资源集聚整合。这项标准化的改革,要求医生对患者提供详细的“望闻问切”服务,带来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更好地保证诊疗时间和服务质量,体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主要中医院处方合格率达97%,完整率大于99%,试点中医院门诊处方数量相比去年同期上升9.63%,处方贴均费用下降了34%,群众满意度提高到96%以上。在此基础上,全省不断涌现出一批智慧化应用场景,如中医云处方、智能语音电子病历、中医一链到家、共享药房、国民学国医等,这些项目将成为“互联网+”在中医药领域新的数字化应用,有望极大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
笔者认为,浙江省的中医药数字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带来了启发,也将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守正创新走好中医药现代化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