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饼色泽金黄、香脆可口,是金华久负盛名的“名特优新”产品之一,其制作技艺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如今,这张金华的“金名片”首次拥有了省级地方标准。4月12日,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市食药检院”)牵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金华酥饼行业协会及多家酥饼生产企业共同起草并制定的《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酥饼生产卫生规范》(DBS33/ 3013-2022)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制订,填补了国内外在金华酥饼行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空白。
该标准对酥饼生产选址及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的设计与布局、设施和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卫生管理、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相关产品要求、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控制、贮存和运输、召回管理、人员和文件管理等相关内容作了明确规定,使得酥饼生产更具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促使酥饼企业有序生产,规范酥饼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确保原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
作为传统特产,早在1989年,金华酥饼就荣获了“省优产品”称号。一直以来用传统手工制作为主,前店后作坊的模式为经营手段。从2005年到2016年,市食药检院和企业经过十余年努力,通过挖掘酥饼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改善包装和运输方式、以标准保持传统风味、稳定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酥饼年产值增长了十余倍,增幅明显,成为继金华火腿之后又一只焕发活力的传统地产名品。近年来出现了一批现代化酥饼企业,扩大了产能,增加了销售,正常全行业销售额已连续多年稳超6亿元,疫情影响下也能达到5亿元,金华酥饼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成为了著名的小吃点心。近几年,金华酥饼连续取得多次里程碑式的成绩,2013年4月金华酥饼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2016年4月荣获浙江省专业品牌基地称号;2017年金华酥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商标局批准;金华酥饼的制作技艺是浙江省非遗项目。目前,整个金华市区规模较大的生产厂家有40余家,日产量6万只,与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产销联系。
随着金华酥饼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产量不断增长,新款产品不断开发,金华酥饼产业稳步快速发展,为金华市特色产业发展、提高金华城市知名度、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贡献。
“如今,金华酥饼店在市区遍地开花,香飘四方,为各地来金客人增添了口福。作为一个地域性产品,金华酥饼还没有地方标准,这一点显然落后于金华火腿”。金华酥饼行业协会负责人姜建华,是本次金华酥饼地方标准的起草人之一。金华酥饼行业协会现有会员企业6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遍布金华9个市县区。自成立以来,金华酥饼行业协会帮助酥饼企业形成了以质量为本、以品牌为导向的酥饼产业群,累计已有18个省、市、自治区,约3000人来考查调研,包括中组部、国家机关工委、全国总工会及省、市领导。姜建华告诉记者,一般酥饼企业没有技术标准等的支撑,很难扩大规模、持续发展;同时,不管是强调手工制作,还是提倡机械化制作,没有统一的地方标准难以确保传统口味的流传与继承,不能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从而直接影响金华酥饼在全国范围内的声誉。
做大做强金华酥饼产业,让品牌“扎根、传承、发展”,是金华人的共同心愿,也是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承担过多项省级评价规则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申请起草单位,市食药检院在2017年了解到金华酥饼因缺乏地方标准而导致的一系列行业问题,就迅速开展初步调研,在2018年向省卫生健康委申请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计划,于同年11月成功立项并迅速开展相关工作。两年时间里走遍省内大小酥饼企业和街边的小作坊酥饼店30余家,对酥饼加工场所、设施、设备、生产加工过程及人员卫生管理等食品安全现状进行了现场深入调研,对产品食品安全指标及生产环境微生物监控指标进行多次抽样检测,召开大小会议次数20余次,对重要条款、内容进行反复研讨,标准文本修改10余稿,历时三年时间完成标准起草,并经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正式发布。该标准正式实施前一周,市食药检院专家团队就赴金华酥饼行业协会对即将实施的《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酥饼生产卫生规范》进行了宣贯指导,后续将针对酥饼企业开展更多的“三服务”活动。
市食药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中举说,《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酥饼生产卫生规范》的发布实施提高了酥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优势,打响“金华酥饼”品牌,巩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优势地位;同时进一步促进酥饼行业质量的有效监管,为市场监管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执法与技术支撑,推动金华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