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姜黄系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中药材姜黄的来源历史悠久,且安全性高,应用广泛。姜黄为亚热带植物,性喜温湿、光照不强的环境,耐旱、耐瘠,抗逆性强,在海拔 800 m
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坝,只要全年无霜期在 300d 左右,年均气温在 14 ~17 .9 ℃,年降水在 1000mm
以上的地区均可栽培。我国西南部至东南各省区,如四川、福建、广西、云南等地,以及印度、东南亚均有分布。姜黄为一年生栽培药用植物,资源可规模化生产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系统研究和多元开发姜黄类中药材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姜黄之形态描述最早见于《新修本草》“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与郁金同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述片姜黄为姜科植物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姜黄含有的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感染、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在神经炎症疾病、风湿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中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潜力。
四川自古为姜黄主产区,已有1000余年历史,《唐本草》《药性论》《图经本草》《药物出产辩》均有记载,姜黄也纳入藏、蒙、傣等少数民族医药体系,《晶珠本草》《认药白晶鉴》等均有记载。川姜黄主产于乐山犍为、沐川,成都双流、崇州等地,其他宜宾、资中、巴中、南充一带也有种植,已建立姜黄种子种苗基地、姜黄(郁金)规范化种植基地。
目前国内与姜黄药材、种植相关的有5项地方标准,包括1项福建地方标准《姜黄栽培技术规范》(DB35/T 2033-2021),1项四川省地方标准《川产道地药材认证 姜黄》(DB51/T2561-2018),1项广西地方标准《姜黄种植技术规程》(DB45/T 1630-2017),2项重庆市地方标准《姜黄种姜繁育技术规程》(DB50/T643-2015)、《姜黄种姜质量分级》(DB50/T 642-2015)。
中国药典、巴西药典、印度药典、日本药典、韩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均收录姜黄,但质量要求有很多差异,如挥发油中国药典≥7,美国药典≥3,欧洲和巴西药典≥2.5,日本、韩国和印度药典没有规定,含水率中国药典为≤16,美国药典为≤10。
为了协调世界范围的中药材姜黄质量标准,2020年初,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向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49)提交中药材姜黄国际标准提案,并于2021年10月立项,荷兰、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韩国、葡萄牙等国家均指定专家参与该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研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