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余杭区正式发布《电动自行车智能充换电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规范》,这个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建设地方标准将于4月18日起正式实施。
需求加持
充换电站应运而生
扫码打开充换电柜,将电量告罄的电池放入柜内,置换出电量充足的电池,然后继续踏上送餐路。在尝鲜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后,不少外卖骑手已习惯这样的生活。
3月21日中午11时许,正值外卖送餐高峰,在五常街道余杭塘路的一处充换电站旁,短短半小时内,就有30多名外卖骑手在这里更换电动自行车电池,平均换电用时不到5分钟。
“自从有了这样标准统一的充换电站,我们方便多了。而且有专人对电瓶进行维护保养,电量足、安全可靠,我们每天可以多送二三十个单子。”“饿了么”外卖骑手小王表示,过去他的电动自行车每天要回公司充换电四五次,如果半路车没电了,更是影响工作效率。如今,他已习惯“即停即走”的换电模式,省下的时间能接更多订单。
目前,余杭正在大力推行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建设,按照社会成本最小化原则进行布局,满足方便生产生活、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电网规划等需求,建设基于由一组或多组的充换电柜组成,可为电动自行车蓄电池集中充电、用户自助的技术规范、管理统一的充换电场所。在余杭小区、商业较集中的地方,基本2公里范围内就有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
警钟频响
监管部门开一剂良方
随着便捷生活服务的飞速发展,外卖、快递、共享、租赁等行业对电动自行车电池充换电的需求呈现井喷状态。
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近4亿辆,每天有近2亿次的充电需求,但高频次的充电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充电事故频发,“充电难”问题和安全痛点进一步显现。
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全省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为契机,组织制定了《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建设及运营管理规范》。该规范对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建设及运营管理规范的布局选址、设施设备、安全与消防、运营管理、标志和标识等要求都有明确规定,对充换电柜设备运行参数、电池的充电状态、使用状态、电量、所在场所等远程监测明确了要求,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电池更换、充电和使用的实时监测,从而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使用安全。该规范的发布填补了电动自行车领域的地方技术性规范的空白,为浙江省地方性标准制订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标本兼治
“小电驴”有了安全保障
“通过建立包含供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池、消防等监控系统的管理信息平台,在线远程监管和控制安全事务,实现安全智能集中充电换电模式,做到把隐患锁在柜子里,止在源头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可以通过对充换电柜设备运行参数、对电池的充电状态、使用状态、电量、所在场所等进行监测,实现电池更换、充电和使用的实时监测,提高充换电效率;当数据出现异常时,管理信息平台可具备远程切断充换电柜供电的控制功能,出现安全隐患时实时预警,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使用安全。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强化源头管控,严查违规充换电柜设备,推动《规范》实施落地。
《规范》的发布有力地推动了余杭区电动自行车智能充换电服务规范化建设,减少无序建设及重复投资,提升小区充电桩建设及日常使用的便捷性、安全性,促进社会治理向纵深推进。同时有助于推动充换电设施电池共享,提升充换电安全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