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制度,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正成为浙江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的战略抉择,也成为浙江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18年,浙江新增发布“浙江制造”标准559个,实施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项目11项;截至2018年底,有35888家浙江企业公开
标准136462项,涵盖185774种产品,3项关键指标连续3年位列全国第一,团体标准公开数全国省区第一。
省部探索构建“浙江标准”
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浙江成为当时全国唯一获批的省份。2017年,浙江省政府与国家质检总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
标准化和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
两年多来,浙江围绕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新型“浙江标准”体系、“标准化+”效应和改革支撑能力提升等方面,着力打造标准化改革创新“浙江样板”,省部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深化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
圆满完成改革试点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将“标准化建设”纳入省政府部门目标绩效专项考评,省政府评选首届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实施全国首个
标准化统计制度。浙江改革试点的12条主要做法被推广至全国。
激发市场标准活力取得新突破
围绕人工智能、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实施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项目,持续举办国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浙江产业对接活动,企业自我声明公开产品
标准数连续3年位列全国第一,团体标准公开数全国省区第一。
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实现新跨越
制定数字化转型、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方案,研制“最多跑一次”改革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5项,发布工业涂装工序、燃煤电厂、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等强制性地方
标准,温州、台州开展国家“百千万”专项行动。
推动标准化事业发展取得新实效
成立标准联通共建专项工作小组,率先实施省级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成功举办第24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金砖国家
标准化研究中心加快筹建,技术性贸易措施专项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国标制定发出“浙江声音”
4月初,由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为第一起草单位、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为基础的《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在全国正式实施。其中,重点采纳了浙江“最多跑一次”的并联审批、多图联审、区域评估、“标准地”、限时联合验收等改革成果,以及浙江数据共享举措、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模式、无差别全科受理等实践做法。这也是以浙江为主制定的首个政务服务领域国家
标准。
不仅是政务服务,在经济领域,浙江的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初,作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任务,浙江以杭州市为主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设立电子商务交易保障国际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申请。国家标准委全力支持,在各类国际会议上积极争取。
2018年7月14日,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管理局组织的第二轮投票中,设立电子商务交易保障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方案获得全票通过,秘书处得以落户浙江,由国家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测处置中心(杭州)牵头承担建设工作。
在全球各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的背景下,电子商务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浙江,意义重大:
从当前看,有利于浙江加快抢占电子商务国际标准制高点,梳理一批优势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建设,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掌握制度性话语权。
从长远看,浙江电子商务、新零售、eWTP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标准化系统化国际化大大加快,有利于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化试点再创“浙江经验”
4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杭州联合召开2019年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明确了2019年省部合作行动计划的4大部分、17条具体任务,浙江深化国家
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强省之路更为清晰。
“强改革”
加快第三阶段任务实施,开展改革试点评估,探索地方标准改革创新,构建完善标准化战略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体系化推进
标准化战略的格局。强化改革创新基础保障,加快修订完善标准化工作地方法规制度。
“高质量”
围绕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瞄准国际先进提升标准化水平,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区域高质量发展标准国际化;民生领域高质量发展服务
标准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建设。
“深合作”
坚持效果导向,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着力形成省部合作最大合力,推动省先进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