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蒋铮报道:"广东造"音响、DVD机,不仅在国内市场稳居"老大",在全球都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这些"广东造",由于每台都要被外国人无条件"抽水"十多美元的"专利费",纯利润可能只有1美元。昨天,广东人告诉全世界,这个专利费,我们可以不用交了,因为老广已经研发出100%的自主替代专利———DRA,并被纳入国家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说,DRA堪称企业、部省联动的成功范例。 企业成外国专利的"长工" 由广东企业———广晟集团开发的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简称DRA,昨天被正式颁布为国家标准。广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迄今为止,在使用DRA专利的中国造产品中,他们没收过一分钱专利费;将来即使收专利费,也只是同类外国标准的零头。 长期以来,全球数字音频的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发达国家大公司手中,他们研发或联合研发了相关的音频标准,并拥有大量技术专利。在广晟DRA研发前,中国企业由于没有自主音频技术,只能缴纳高额专利费。据统计,中国每年在数字音频领域需要交纳的知识产权许可费就高达近百亿元人民币,企业成了外国专利的"长工"。 不当"长工"行不行?很难。据了解,这种技术研发门槛高、推广周期长,企业往往徒有自主之心,却无研发之力。 广东政府企业"双剑合璧" 2004年,广东省发改委获知中山小榄一批以"海归"为主体的研究人员正全力开发这种技术后,敏锐地意识到这种自主知识产权对信息产业的巨大价值,在政府的推动下,广晟集团将研究人员收归麾下;为加速"孵化",广东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专项小组,为技术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而奔波协调;中央部门也出了不少力,其中,工业与信息化部在标准的完善和申报方面给予指导,国家质检总局在国标申报方面给出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则在今年批准成立广东省数字音频重点实验室,广电总局也在技术论证和广播电视推广方面大力支持DRA产业化。 "DRA成为国标,不是完成历史使命,而是站在全新起点上肩负更重的使命,在引领产业化发展上还有很长路走。要形成完整的数字音频产业链,将产业化和应用结合起来,实现从芯片设计、整机生产、开发等系列产业链,国家标准委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大力推动DRA,必将对提升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的竞争力、影响力有重要意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昨天再进一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