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10年时间,原国家轻工业局出台的《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终于迎来首次修订,"红木家具"这个颇具争议的叫法将有一个明确的定位。2007年,由中山市红木家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牵头,全国各地的专家聚集在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大涌镇进行修订,并将审定会的意见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大涌镇太兴家具厂总经理李兴畅把这次修改看作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隔阂,同时为企业发展拓展了空间。
不用每次解释什么是红木家具
"如果新标准出台,我们的销售人员就不用再为解释什么是红木家具而烦恼了。"日前,获知重新修订的《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已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李兴畅认为,红木家具行业将迎来一个春天;同时,更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20多年来,当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时,传统家具行业再次得到复兴,并步入了消费高速增长期。一张清中期的凳子可能卖到3万元,一张来自非洲的紫檀镶宝石椅开价达到100万元。从2001年开始,大涌镇的红木家具企业虽然由 400多家减少到180多家,但产值由6.38亿元增加到13.5亿元。
在2000年前后,李兴畅进入家具行业,并兴办了大涌镇太兴家具厂。在经营过程中,李兴畅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有行业产品标准但只是推荐性标准,各地对红木家具的界定和名称很混乱,不仅消费者搞不清楚,连有的商家也解释不清,"很多消费者还用木材标准来界定家具标准,极大地影响了红木家具市场的规范与发展。"记者了解到,在传统硬木家具行业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粗制滥造等高消耗、低效能现状依然存在。
"几乎每接待一次客人,销售人员都要解释一番什么是红木家具。"李兴畅告诉记者,红木家具只是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的一部分,但是很多消费者将它扩大化,"为了明明白白消费,我要求销售人员无论遇到什么麻烦,都要告诉消费者家具的情况。"
木材越来越少需扩大范畴
红木家具文化现已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但是木材资源逐步减少,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红木资源面临枯竭。大涌红木家具协会秘书长李建堂告诉记者,随着市场和木材资源的变化,企业、商家、消费者之间维权纠纷增多,这让企业认识到只有通过标准才能解决问题。
10多年前,当传统硬木家具再次兴起时,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从上海市地方标准出台开始,一些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标准,再随后行业产品标准《深色名贵硬木家具》和木材名称国家标准《红木》先后问世。李建堂参与了本次《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的修订,他与修订标准的专家一起,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北京、上海等一、二类城市的企业、重点商家进行了实地调研,用近半年的时间对拟定稿广泛征求意见,在经历了两次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后,在2007年9月初完成了修订草案的定稿。
2007年11月,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广东等地的企业代表、商家、消费者代表、科研院校、国家质检部门的专家、学者40多人,在大涌镇召集会议,对标准修订草案进行意见征求,最终形成了标准修订草案(送审稿)。李建堂说,目前,木材流通与传统家具行业有共识,淡化红木材质概念,认同红木文化概念,以新的树种不断代替传统的树种,使中国传统硬木家具得到传承和发展,由单纯追求红木材质转向不断开发新的优质硬木资源。
记者了解到,本次将用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统称具有红木文化内涵的家具,除了原《红木》标准的33个珍贵稀缺树种或明清以来传统家具所沿用的部分树种外,还把《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标准和《中国主要木材名称》标准(含有隐心材)的名贵或优质进口木材,列入红木家具文化的范畴。
隐蔽部位用料也要标明
在大涌镇采访时,记者遇到了中山市红木家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曹新民,他也是本标准修订者之一。曹新民说,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由全国家具标准化中心归口管理,中山市红木家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起草,因而具有权威性,将成为红木产业发展的指南针。
曹新民告诉记者,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诚信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标准将真实用材的质量明示,作为本次修订的重要条款,销售的红木家具必须标明产品名、木材、辅料、木材产地、质量等级、涂料、规格等等。"有了这些规定,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时就一清二楚了,不用为是否买到赝品还是正品而担心。"曹新民还说,现在技术不断进步,几乎解决了木材由于跨地域产生的变形问题。
据悉,本次修改一个重要问题是隐蔽部位的用料也要清楚地告诉消费者,预防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