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发展绿色农业,一年下来,我的蔬菜收入60多万元。”1月27日,大连市旅顺口区土城子村菜农蒋英杰在温暖如春、绿意盎然的温室大棚里一边采摘西红柿一边对记者说。承包了100亩菜地,其中包括40多栋温室大棚的蒋英杰,从购种、田间管理、采收、包装到运输的全过程,全部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标准进行,在市场上的售价要比普通菜高几倍。
近年来,绿色农业成为大连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并成为大连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据了解,大连市的绿色农产品数量已达220个,涉及水产、畜牧、蔬菜、水果和花卉五大优势产业领域。
绿色农业成气候
没有绿色农产品这张“绿卡”,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就明显缺乏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培育绿色农业产业,把其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首先,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上下功夫。全市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参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围绕水产、水果等优势产业逐步建立绿色无公害农业标准化体系,尽可能做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可以遵循的标准。其次,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绿色农业的发展。从2006年起,大连市对每个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品种都有5000元至2万元的补贴。
除此之外,大连市还着手建立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将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拒于市场门外。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农产品监测中心、8个县级农产品监测站、70个乡级农产品监测点,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经过精心培育,“连”字号绿色农产品已经形成气候。全市的80家企业拥有220个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生产总量38.5万吨。
绿色农业“科技造”
大连,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为了提高水果的品质,大连市大面积普及水果套袋技术,发展绿色水果产业。据介绍,仅2007年,全市就实现水果套袋40亿个,为果农增加收入8亿元左右。
正像水果套袋生产一样,大连市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在农村重点推广种子磁化、黄瓜定型定量保护盒、赤眼蜂防虫等容易被农民接受的农业实用技术。而且,大连市规定,农民使用这些农业技术所产生的费用,一律由政府承担,仅2007年大连市财政投入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就达2000万元。
龙头企业打头阵
去年10月,拥有社员1000多名,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连绿晨果蔬合作社在旅顺口区挂牌成立。与其他合作社不同的是,这是大连市首个以生产绿色食品蔬菜为主的合作社。
合作社将广大农户与市场之间、农民生产与市民消费之间的各个环节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条,从而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据介绍,大连绿晨果蔬合作社的社员分布在旅顺口区洪家村、许家窑村、曹家村、沙包村等60多个村,种植总面积达2万余亩,其中绿色食品蔬菜在大连市场的占有率为80%,年市场交易额达2亿元,将为每户入社社员每年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刚入社的社员李秀春感触很深:“以前我们在生产销售中都是单打独斗,市场上完全由小商贩说了算。现在成立了合作社,既享受社里的统一服务,又分红赚钱,真是一举两得。”
大力扶持包括合作社在内的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再由这些龙头企业把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变成浅显易懂的技术规范,准确传授给与其签有订单合同的千家万户农民,进而带动农民按统一标准进行生产,这是大连市绿色农业蓬勃兴起的又一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