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指南 |
|
标准编号:HJ 1340-2023 |
标准状态:现行 |
|
标准价格:0.0 元 |
客户评分: |
|
立即购买工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
|
|
|
|
|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的对象、技术流程与工作程序、工作方案编制、遥感数据获取、指标提取、指标分析以及成果归档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区域层面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技术(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多光谱/高光谱成像仪、高分辨率相机、荧光探测传感器、热红外相机、激光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等)进行陆域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工作。所指区域包括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自然保护地、行政区域及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区域;所涉及生物多样性指标主要为生态系统、重要物种及相关生境,不涉及遗传多样性。 |
|
|
|
英文名称: |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biodiversity (terrestrial ecosystem) survey by remote sensing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发布日期: |
2023-12-29 |
实施日期: |
2024-04-01
|
起草单位: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
|
|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切实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规范生物多样性(陆域生态系统)遥感调查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进一步将遥感技术纳入常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加强和完善我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观测和预警能力,制定本标准。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制定本地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的对象、技术流程与工作程序、工作方案编制、遥感数据获取、指标提取、指标分析以及成果归档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C 和附录 D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3 年 12 月 29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24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
|
|
前 言ⅱ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调查基本原则2
5 技术流程与工作程序3
6 工作方案编制要求4
7 数据获取和预处理4
8 遥感指标提取5
9 遥感指标分析与应用9
10 成果及归档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卫星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1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及预处理12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主要调查指标及遥感获取方法14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报告编制目录 18 |
|
|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4950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GB/T 15968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 34514 陆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发与用户服务要求
HJ 1166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
CH/T 8023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