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节目平均响度和真峰值音频电平技术要求 |
|
标准编号:GY/T 282-2014 |
标准状态:现行 |
|
标准价格:0.0 元 |
客户评分: |
|
立即购买工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
|
|
|
|
|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电视节目平均响度和真峰值音频电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和分发环节。 |
|
|
|
英文名称: |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average loudness and true-peak audio level of digital television programmes |
采标情况: |
ITU BS.1864:2010,MOD |
发布部门: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发布日期: |
2014-12-03 |
实施日期: |
2014-12-03
|
归口单位: |
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9) |
主管部门: |
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9) |
起草单位: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
起草人: |
关朝洋、邓向冬、薛兵、张建东、王兰岚、苑学成、宁金辉、崔俊生、覃毅力、周克胜 |
出版社: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
出版日期: |
2014-12-03 |
|
|
|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参考SMPTE 377-1-2011《素材交换格式(MXF)-文件格式规范》、SMPTE 2016-1-2007《AFD和Bar数据格式》和SMPTE 2016-3-2007《AFD和Bar数据到垂直辅助数据的映射》。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TU-RBS.1864:2010《数字电视节目国际交换中响度操作规程》。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TU-R BS.1864:2010《数字电视节目国际交换中响度操作规程》。
本标准与ITU-R BS.1864:2010的主要区别在于:
? 标准名称不同。ITU-R BS.1864:2010名称为“Operational practices for loud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digital television programmes”,本标准名称为《数字电视节目平均响度和真峰值音频电平技术要求》。
? 适用范围不同。ITU-R BS.1864:2010只用于国际交换节目的制作环节,不用于播出和分发环节,本标准将适用范围扩展为适用于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和分发环节。
? 基于正常对白部分节目平均响度测量的应用场景不同。ITU-R BS.1864:2010中,对某节目拥有知识产权(IPR)的实体,或已获IPR拥有者授权向广播电视机构发行节目的实体可自主决定以整个节目的平均响度或者以含有正常对白部分的节目的平均响度来标示节目平均响度;本标准规定,数字电视节目应测量整个节目的平均度,对于特殊节目类型,如演唱会、音乐会等正常对白占比较少的节目,或高尔夫球、台球比赛等长时间安静的节目,宜考虑测量含有正常对白部分的节目平均响度。
? 本标准增加了对数字音频真峰值电平的要求。
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朝洋、邓向冬、薛兵、张建东、王兰岚、苑学成、宁金辉、崔俊生、覃毅力、周克胜。 |
|
|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Y/T 262 节目响度和真峰值音频电平测量算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