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451《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常压罐中的液位测量;
———第2部分:油船舱中的液位测量;
———第3部分:带压罐中的液位测量;
———第4部分:常压罐中的温度测量;
———第5部分:油船舱中的温度测量;
———第6部分:带压罐中的温度测量。
本部分为GB/T2145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4266-1:2002《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 第1部分:常压罐中的液位测量》。
本部分与ISO4266-1:2002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在范围第1段和第2段之间增加一段:“本部分适用于库存管理和贸易交接罐的液位测量。”,
强调用于库存管理和交接计量,与ISO4266其他部分相一致;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1451的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3236代替ISO4512:2000(见7.2.3);
. 增加引用GB/T13894(见4.3.7,7.2.2)。
———修改术语“3.5 量油尺”的英文表述和定义,以与GB/T13236—2011相一致,并将原定义部分内容作为注;
———修改术语“3.7 计量参照点”的定义,以与GB/T13236—2011相一致;
———修改术语“3.12 空高”的定义,以与GB/T13236—2011相一致;
———在6.4.1后增加“由此避免或减小由液体高度和温度变化造成的ALG 安装点的位移。”,以强化稳液管的重要作用;
———在6.4.4的前半句之后增加“同时处于背阴或阳光直射的一侧,”,避免不同温度膨胀引起的误差;
———修改图2中段的编写顺序,将图2中的段放在图注之前,以适应我国标准的编写要求;
———在6.5.7中增加“当罐内油品的流动性较差时,增加通槽或通孔的列数、宽度或直径,缩短相邻孔或槽的间隔,油品会更易于自由流入或流出稳液管,从而确保稳液管和罐内液位的一致性。”,避免或降低稳液管内外密度分层不同所造成的影响;
———增加6.5.9“当稳液管安装在紧靠手工计量管或计量口的位置时,测深基准板最好直接连接到稳液管上,确保ALG的安装位置相对测深基准板的高度保持基本不变。”,强化测深基准板和稳液管的一体化设计,满足设置和检验的基本要求;
———将7.2.2中的ISO4512修改为GB/T13894,所指内容应为液位测量方法,而不是液位测量设备的技术条件,目前尚无正式的国际标准;
———增加“7.2.5 液体静压的影响”,后面的章条号作相应改变,强调测深基准点、计量参照点和ALG安装点位移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删除7.4.1中最后第一种检验比对后面的“或者”,两种比对实际都应进行,用“或者”并不合适;
———将7.4.3.2中的f)修改为g),以符合标准所要表达的意思;
———将8.4的第一段第一句“对贸易交接用的ALG,应将7.4.3.3中的试验差作为后期检验允差使用。”修改为“对贸易交接用的ALG,应将7.4.3.3中的检验允差作为后期检验允差使用。”,以符合实际情况。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在3.4增加注;
———为3.11增加注;
———在5.2中增加注2;
———删除5.3中的注2,注3变为注2,将注2内容并入注1,对注1内容重新编写;
———在5.3中增加新注3;
———在5.4.2中增加注;
———在6.4.4中增加注;
———在7.2.3中增加注;
———在7.3.1、7.3.2、7.4.3.1和7.4.3.2中分别增加注2;
———在7.4.3.3中增加注;
———将参考文献ISO4268:2000用我国标准GB/T8927—2008代替;
———将参考文献ISO7507(所有部分)用我国标准GB/T13235(所有部分)代替;
———增加GB/T25964—2010作为参考文献。
本部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石油分公司参加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魏进祥、董海风、黄岑越、孙岩、曾凡明、陈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