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2643—1997《工业机器人 词汇》,与GB/T12643—199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删除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1997年版第2章);
———修改了术语“操作机”的注解内容(见2.1,1997年版3.1);
———删除了术语“固定顺序操作机”(1997年版3.2);
———修改了术语“物理变更”的定义内容(见2.3,1997年版3.3);
———增加了术语“机器人”(见2.6);
———增加了术语“机器人装置”(见2.8);
———将术语“(操作机)工业机器人”改为“工业机器人”并更改了注解内容(见2.9,1997年版3.6);
———删除了术语“示教再现机器人”(1997年版3.8);
———删除了术语“离线编程机器人”(1997年版3.9);
———删除了术语“顺序控制机器人”(1997年版3.10);
———删除了术语“轨迹控制机器人”(1997年版3.11);
———删除了术语“适应机器人”(1997年版3.12);
———增加了术语“服务机器人”(见2.10);
———增加了术语“个人服务机器人”(见2.11);
———增加了术语“专用服务机器人”(见2.12);
———修改了术语“移动机器人”的定义内容(见2.13,1997年版3.13);
———修改了术语“机器人系统”的定义内容(见2.14,1997年版3.14);
———增加了术语“工业机器人系统”(见2.15);
———增加了术语“受服者”(见2.19);
———修改了术语“安装”的部分定义内容(见2.20,1997年版3.18);
———增加了术语“集成”(见2.22);
———增加了术语“工业机器人单元”(见2.23);
———增加了术语“工业机器人生产线”(见2.24);
———增加了术语“协作操作”(见2.25);
———增加了术语“协作机器人”(见2.26);
———增加了术语“机器人合作”(见2.27);
———增加了术语“智能机器人”(见2.28);
———增加了术语“人-机器人交互”(见2.29);
———增加了术语“确认”(见2.30);
———增加了术语“验证”(见2.31);
———删除了术语“关节结构”(1997年版4.4);
———增加了术语“机器人腿”(见3.4);
———增加了术语“机械接口”的注(见3.10,1997年版4.10);
———增加了术语“末端执行器自动更换系统”的注(见3.13,1997年版4.13);
———增加了“移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类型”(见3.16);
Ⅰ
GB/T12643—2013/ISO8373:2012
———增加了术语“轮式机器人”(见3.16.1);
———增加了术语“腿式机器人”(见3.16.2);
———增加了术语“双足机器人”(见3.16.3);
———增加了术语“履带式机器人”(见3.16.4);
———增加了术语“仿人机器人”(见3.17);
———增加了术语“移动平台”(见3.18);
———增加了术语“全向移动机构”(见3.19);
———增加了术语“自动导引车”(见3.20);
———修改了术语“运动学正解”的定义内容(见4.1,1997年版5.1);
———增加了术语“运动学逆解”的注(见4.2,1997年版5.2);
———增加了术语“位姿”的注(见4.5,1997年版5.5);
———增加了术语“移动平台坐标系”(见4.7.6);
———增加了术语“最大空间”的注(见4.8.1,1997年版5.8.1);
———增加了术语“限定空间”的定义内容(见4.8.2,1997年版5.8.2);
———增加了术语“安全防护空间”(见4.8.5);
———增加了术语“协作工作空间”(见4.8.6);
———增加了术语“移动平台原点”(见4.11);
———增加了术语“奇异”(见4.13);
———增加了术语“轨迹控制”(见5.3.3);
———增加了术语“主从控制”(见5.3.4);
———删除了术语“正常操作状态”(1997年版6.5);
———增加了术语“自动操作”(见5.5);
———增加了术语“遥操作”(见5.10);
———增加了术语“示教再现操作”(见5.11);
———增加了术语“用户接口”(见5.12);
———增加了术语“机器人语言”(见5.13);
———增加了术语“联动”(见5.14);
———增加了术语“限位装置”(见5.15);
———增加了术语“程序验证”(见5.16);
———增加了术语“保护性停止”(见5.17);
———增加了术语“安全适用”(见5.18);
———增加了术语“单点控制”(见5.19);
———增加了术语“慢速控制”(见5.20);
———增加了术语“正常操作条件”的注(见6.1,1997年版7.1);
———增加了术语“路径速度”的注(见6.3.2,1997年版7.1);
———增加了术语“循环”的注(见6.22,1997年版7.22);
———增加了“感知与导航”(见第7章);
———增加了术语“环境地图”(见7.1);
———增加了术语“定位”(见7.2);
———增加了术语“地标”(见7.3);
———增加了术语“障碍”(见7.4);
———增加了术语“绘制地图”(见7.5);
———增加了术语“导航”(见7.6);
———增加了术语“行走面”(见7.7);
———增加了术语“航位(迹)推算法”(见7.8);
———增加了术语“传感器融合”(见7.9);
———增加了术语“任务规划”(见7.10);
———增加了术语“机器人传感器”(见7.11);
———增加了术语“本体感受传感器”(见7.11.1);
———增加了术语“外感受传感器”(见7.11.2);
———增加了“图A.6”(见图A.6);
———增加了“图A.7”(见图A.7);
———增加了“图A.8”(见图A.8);
———增加了“图A.9”(见图A.9)。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8373:2012《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 词汇》。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和组成结构与ISO8373:2012《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 词汇》(英文版)相一致,
只在需要的地方,做了个别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书评、王硕、王思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