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铜合金箔材 |
|
标准编号:GB/T 5187-2008 |
标准状态:已作废 |
|
标准价格:24.0 元 |
客户评分: |
|
本标准有现货可当天发货一线城市最快隔天可到! |
|
|
|
|
|
本标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箔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准、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仪表等工业部门用铜及铜合金轧制箔材。 本标准代替GB/T5187—1985《纯铜箔》、GB/T5188—1985《黄铜箔》、GB/T5189—1985《青铜箔》。
本标准与GB/T5187—1985、GB/T5188—1985、GB/T5189—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可供规格由原来的“0.008mm~0.050mm(纯铜箔)”、“0.010mm~0.050mm(黄铜箔)”和“0.005mm~0.050mm(青白铜箔)”统一改为“0.012mm~0.15mm”。宽度也根据生产能力适当放宽,并取消了长度的规定;
———产品牌号增加了TU1、TU2、H65、QSn7-0.2、QSn8-0.3、BZn18-18和BZn18-26;
———纯铜类增加了1/4硬(Y4)、半硬(Y2)状态,黄铜类增加了1/4硬(Y4)、半硬(Y2)、特硬(T)、弹硬(TY)状态,锡青铜类增加了特硬(T),白铜类增加了半硬(Y2)状态;
———宽度允许偏差由负偏差改为“±”偏差,并进行严格规定;
———增加了“箔材的侧边弯曲度应不超过2mm/m”的规定;
———对力学性能进行了补充规定。并规定“维氏硬度试验、拉伸试验任选其一,未作特别说明时,提供维氏硬度试验”和“厚度不大于0.05mm 的黄铜、白铜箔材的力学性能仅供参考”;
———将批重统一规定为不大于5000kg。 |
|
|
|
|
本标准代替GB/T5187-1985《纯铜箔》、GB/T5188-1985《黄铜箔》、GB/T5189-1985《青铜箔》。
本标准与GB/T5187-1985、GB/T5188-1985、GB/T5189-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可供规格由原来的0.008mm~0.050mm(纯铜箔)、0.010mm~0.050mm(黄铜箔)和0.005mm~0.050mm(青白铜箔)统一改为0.012mm~0.15mm。宽度也根据生产能力适当放宽,并取消了长度的规定;
---产品牌号增加了TU1、TU2、H65、QSn7?0.2、QSn8?0.3、BZn18?18和BZn18?26;
---纯铜类增加了1/4硬(Y4)、半硬(Y2)状态,黄铜类增加了1/4硬(Y4)、半硬(Y2)、特硬(T)、弹硬(TY)状态,锡青铜类增加了特硬(T),白铜类增加了半硬(Y2)状态;
---宽度允许偏差由负偏差改为±偏差,并进行严格规定;
---增加了箔材的侧边弯曲度应不超过2mm/m的规定;
---对力学性能进行了补充规定。并规定维氏硬度试验、拉伸试验任选其一,未作特别说明时,提供维氏硬度试验和厚度不大于0.05mm 的黄铜、白铜箔材的力学性能仅供参考;
---将批重统一规定为不大于5000kg。
本标准中白铜箔内容源自YS/T522-2006《镍及白铜箔》(原GB/T5190-1985)。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惠娟、吕孝良、余学涛、朱迎利、丁顺德、康敬乐、邵胜忠。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187-1985、GB/T5188-1985、GB/T5189-1985。 |
|
|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4340.1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5121(所有部分)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231 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
|
|
|
|